欢迎光临中国新闻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AI能取代教师吗

AI虽然不能代替教师,但是未来教师的定位可能确实会因此发生部分变化。从搜索引擎到ChatGPT,技术的进步不断颠覆传统的教育。教育工作者现在必须做的不仅是告诉学生如何找到信息,还要告诉他们如何筛选出值得信任的信息。

自ChatGPT发布以来,其强大功能吸引了大量用户,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它会写演讲稿、会写诗、会编程……甚至会做作业、写论文……实现了在包括学生在内的广大群体中的“破圈”。其影响的日益扩大引发了人们对于AI对教育以及学校和教师角色影响的关注。今年以来已有多所学校做出限制使用ChatGPT的规定,例如禁止在课堂、作业和评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但事实上在校园内要完全禁止学生使用AI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全面看待和分析其利弊就非常重要,拥抱科技的同时减弱其负面影响,似乎才是应对AI的正确态度。

ChatGPT应用于教育行业的优势

需要承认的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应用在教育文化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ChatGPT经过千亿的庞大文本数据训练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广泛的语言理解能力,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相对于一般的对话机器人,它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大大提升,能够与用户进行流畅的对谈,理解用户提供的上下文信息,回应用户的问题和需求。而且ChatGPT不单是聊天机器人,还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

因此ChatGPT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很多标准化的问题和任务,这相比于教师甚至更加准确及时,让学习更加高效便利。同时,学习场景的多样化降低了时间和空间局限性,学生能够实现“碎片化时间”学习,节约了学习成本。

此外,第三方开发的AI具有相对中立性,在一些争议敏感话题上不带有情感立场,更多的是交由学生自己判断,这一点在传统教学中是不容易做到的。而且长期来看,如果未来AI能不受国别地区限制,能被广泛用于教育活动的话,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教育公平问题也能很大程度上得以缓解,例如不发达地区的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得最新的知识。语言的限制也将被突破,目前网络绝大部分学习资源都是英文的,而ChatGPT的高级翻译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ChatGPT应用于教育行业的缺点

虽然有种种优势,并不代表AI能够完全替代学校和教师的作用,至少现阶段是不能的。首先AI本身在功能上还有缺陷,即使是作为当下发展的最为高级的人工智能,ChatGPT的训练模型也仍有缺陷。ChatGPT的技术是基于AI领域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模型,其反馈受限于其训练数据,同时固定的模型导致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改动。因此如果给ChatGPT超出其训练范围的问题,ChatGPT很可能为了给出一个答案而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从而误导用户使用和判断。例如,笔者曾经问ChatGPT在某个城市的发展。ChatGPT提到该市曾建立了一个AI经济研究院。经证实,这是一个由ChatGPT虚构的机构。另外虽然ChatGPT坐拥强大的资料库,但是其训练的数据是有截止期限的,没有训练过的东西,不可能准确回答出来,即使给出答案也是基于其技术的推理而得。数据、知识库的即时性上依赖高成本的投入训练。停止训练的话,ChatGPT的能力也将停留在原地。因此AI暂时无法替代教师在传授最新知识和信息中所扮演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以学校为主要场景的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以外,也为青少年提供了集体生活的机会,青少年能在与同学、老师等不同身份的人群相处的过程中收获全方位的成长。首先,过于依赖机器的学习很可能会导致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这不利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性格发展。其次,很多灵感恰恰是在和老师同学没有明确目的的交流中产生的。再次,日常真实交流的情感积累也有机器所不能提供的情绪价值。最后,虽然AI通常是中立客观没有情感和立场的,正如前文所说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优势,但是也说明它不能像人一样深度思考和价值判断,而这正是人类所独有的、也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目前ChatGPT的一个特点是需要清晰的指令才能去完成任务。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很多概念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恰恰处于模糊的阶段,其疑问并非是某一特定问题,而是以点带面的问题。那么表达清楚问题对于很多学生本身就是一个考验。并且,在学校,有些问题的解决不是通过学生主动提出,而是教师主动体察学生的不足,通过课堂互动、作业、测验等方式来考察哪里没学到位并给出针对性的指导。教师有时要去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哪里不足,帮助学生厘清复杂的问题和概念,和学生去确认并解决问题。经验丰富的老师甚至对于学生的情绪波动、谈话中的弦外之音和言下之意都能心领神会。

ChatGPT作为AI,虽然资料库强大但是终归是整合网络资源,很多没有在网络流传的独属于教师特有的经验、秘诀,是AI不能提供给学生的。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往年的考情,分析出考试的易考点和易错点以及出题人喜欢的问法,使学生在应试时更加得心应手。而这通常依赖于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强大的教学能力。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以及更进一步的交流内容是机器不能够替代的。

AI用于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可能导致学生的懒惰行为。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通常通过作业和考试。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学生借助ChatGPT完成作业和其他学习任务。很难鉴定分辨学生自主完成的作业和ChatGPT帮助其完成的作业。比如将来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每篇文章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再次给出相同的提示,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那么在现实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根本无法明确辨别二者。显然直接允许人工智能的大量使用会给抄袭、作弊增加一层保护色,助长学术不端之风,长久下去学生容易产生惰性习惯,教师也将无法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丧失批判性和原创性思维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除上文所述以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同样也有传统人工智能面临的安全、伦理和隐私等问题。AI参与教育需要整体基础设施、经济适配的支持,这也会引发对于教育公平性的担忧。

如何应对ChatGPT的冲击

综上所述,学校和教师代表的传统教育并不会轻易被AI替代,但是AI越来越多参与现实生活包括教育领域,确实是大势所趋。就像计算器、搜索引擎等新科技当初对于教育的冲击同样引起过人们的担忧,后来的发展证明科技进步带来的正向作用要远大于其负面冲击,因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适应和使用这些工具。

事实上,以ChatGPT为代表的AI也很难被完全禁止,而且随着AI逐渐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学生走向社会后也离不开与其打交道。从这个意义上讲,AI的冲击也在倒逼教育领域开启更深层次的变革,因此与其因恐惧而转身离去,还不如拥抱这些工具,去逐步探索能够充分利用AI优势的教育方式和内容,而非让其变成作弊利器。

首先,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学生的需求,AI技术本身仍需要不断进步,提高其安全性、准确性和灵活性,比如开发更为多元的训练模型使其能够理解学生更为复杂的问题。与此同时,更要主动加强实践探索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教育管理中机械化、标准化较强的流程应该大胆尝试使用AI实现自动化管理,减少人工干预。例如,AI技术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实现自动化学生考勤,自动发布、收集作业,对于标准化的作业也可以自动评分。在教师不方便,学生有一些明确的基础概念性问题时可以直接询问ChatGPT,学生会得到相对于教师更为标准精确的答案,而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解决学生个性化、模糊化的问题上。

其次,虽然AI确实有可能让学生过度依赖技术,从而丧失原创性思维,但这并不是AI的问题,而是在应用AI时需要教育者注意的一个问题。既然ChatGPT的答疑和指导能够代替部分教师的作用,教师就要给出能够区别于AI的教学体验和教学质量。学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应该更加注重创新思维的引导,设计更具启发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评估标准,鼓励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和探索性学习,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虑到即使是再高级的AI,背后的大型语言模型都有可能产生错误信息和偏见,那么这种不完美也许恰恰可以为教师所利用,比如让学生指出ChatGPT针对某个主题生成的文本缺陷甚至和AI展开辩论。通过让学生接触到无穷无尽的对立观点,聊天机器人可以帮助他们寻找自己思维中的弱点。让学生角色扮演发挥创造力或批判性思考的教学方法,比死记硬背更能帮助学生深入学习。

最后,当AI可以帮助解决大量机械性、重复性、有标准答案类的问题时,学校在考核和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表现的侧重点也应该有变化。我们不能仍以分数、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等为单一标准,而是应转变观念,强调更高层次的独创性,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密西西比大学的教育开发人员艾米丽·多纳霍就指出,ChatGPT可以帮助教师摆脱对最终结果的过度关注。让一个班级接触AI并批判性地思考它给出的结果,可以让教学更人性化,“而不是让学生像机器人一样写作和表演”。

总之,AI虽然不能代替教师,但是未来教师的定位可能确实会因此发生部分变化。从搜索引擎到ChatGPT,技术的进步不断颠覆传统的教育。教育工作者现在必须做的不仅是告诉学生如何找到信息,还要告诉他们如何筛选出值得信任的信息。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工智能观念,教育他们科学利用AI产品和应用。当然这背后需要多方的努力协作,包括课程设置的设计优化、教材的编写以及专业教师人才的培养等,未来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加深交流合作及早予以科学的应对。

(李磊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实验室教授,邢羽丰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产业智能化对我国供应链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国新闻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中国新闻资讯网 zz.scxin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