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系统完备、安全可靠、绿色智能的国家水网建设,推动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实践团队在姜帆、顾昊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聚焦抽蓄电站工况转换频繁、设计荷载复杂、工程安全严峻几类重要问题,奔赴多地抽水蓄能电站开展实践调研。
宏观入手,给实践打好“底子”。基于四项国家级、省级创训项目,依托河海大学唯一在第十七届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赛中获奖的调研项目,精心设计问卷,搭建线上平台,广泛收集数据,分类整合结果,撰写分析报告。依据覆盖全国30个省份超3000份问卷,对当前我国在双碳视域下水资源禀赋可持续利用的模式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该模式下抽水蓄能电站的安全化问题。
实践笃行,为实践扮靓“面子”。团队成员将实践地点从“会议室”搬到“大坝前”,奔赴溧阳、宜兴、句容、古交、浑源等多个抽水蓄能电站现场进行调研。一是学习安全管理,牢记技术要点,明确指标判据,做变压器、水泵、涡轮机等设备的“安全员”与“质检师”;二是操控设备仪器,布置监测点、安装传感器,让无人机飞向高空,让探测器深入水下,对水位、流量、温度等参数进行监测;三是开展定向检测,借助机器视觉理论、图像处理技术及人工智能算法,利用高精度、高密度的监测数据准确、全面反映其服役性态、健康状况。经过为期五天的现场实践调研与勘察监测,成员同使一股劲、拧成一股绳、凝成一条心,克服地形难关,熟练技术要点,常规任务不松懈,问题发现不遗漏,用热心彰显水电专业特色,用细心为抽蓄电站安全保驾护航。
微观深入,给实践缝好“里子”。结合项目背景、实践过程和已有成果,团队从问题入手,从实效出发,为抽水蓄能电站这座巨型绿色“充电宝”擦亮电量表、连好数据线、安装转接口,初步构建抽蓄电站安全智慧监控平台、库盆土工膜创新方法以及水-风-光一体化互补模式,同时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净水、节水、蓄水安全问题,对症下药,兴利除弊,创新建立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完善泵站灌区农业节水模式,创新替换水文景观的设计与应用。
通过本次实践,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健康诊断、安全维护和运营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设计便捷的诊断方式、建立合理的预警机制、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提供了有效信息,助力我国电源长期发展、优化调整,发挥持“以水带电、以电补水、水电 互补”的可持续利用优势。未来,团队也会继续汇聚合力、开拓创新、稳步推进,为抽水蓄能电站安全化交出水电答卷、河海方案。
文 | 李浩磊
图 | 赖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