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新闻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大型纪录片《中国》:所有的事与愿违,其实都另有安排

溯五千年,泱泱中华,何以《中国》?

2020年,纪录片《中国》一经问世,就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画卷。

莫言评价道:

“构建了影像通史的文本结构,让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中国的过去,并且思考未来。”

透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了解到,许许多多对今日中国影响深远的人和事。

更可以看到历史的长河里,那些永远磨灭不了的事与愿违,遗憾错落。

不可否认的是,古往今来,有太多人物的故事让人意难平。

他们虽早已远去,被尘土掩埋。

但他们未竟的理想、所做的事迹,却在后世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实现、传扬。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明白:原来所有的事与愿违,都是命运另有安排。



1

人生所有的遗憾

都会在某一刻得到圆满

纪录片开篇,就讲到了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一个生不逢时的人,他毕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复兴王道,恢复周礼,使天下归仁。

然而他生活的朝代,却是礼崩乐坏,民心不古。

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在为了自身利益算计迫害他人,再不复从前教化之风。

面对这种现象,孔子痛心疾首。

于是,他不辞辛苦周游列国,只为向各国的执政者传播“仁、礼”的主张。

结果各国君王关心的,只是如何成为天下的霸主。

仁爱礼制,显然无法助益他们开疆拓土,即刻成就霸业。

于是孔子屡屡吃到闭门羹。

最惨的一次,他被人困在陈蔡两国交界的地方,饿了七天七夜,差点被饿死。

后来弟子子贡赶到,才救了他一命。

可即便经历了这样的大难,孔子却仍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他转变方向,开始教化世人。

直到死去的那一刻,他竭力推行的“仁政”,也没有找到可以落地生根的土壤。

不得不说,孔子的一生是遗憾的。

但孔子死后,他所编撰修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著作,却被后世奉为了儒学经典。

他的儒家思想,更是如同一条亘古不绝的大河,川流不息,不舍昼夜,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到今天,从中国乃至世界,都在传扬着儒家思想,推崇着仁爱主张。

曾经破碎的礼制碎片,正在一点一点被拼接起来,重新安放至世人心中。



这种结局,何尝不是世人口中说的:所有遗憾的过往,皆为圆满的序章。

记得诗人辛弃疾也曾说:叹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世上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无缺的。

孔子如此,我们亦是如此。

有遗憾,才是人生的常态;有缺陷,才是世事的必然。

但遗憾来了,我们要做的,不是竭尽全力去追求圆满。

而是专注地做好自己,然后耐心等待,让残缺的人生章节,在命运的笔下,续写出一个圆满的故事。

2

人生所有的失去

都隐藏着另一种获得

曾在网上看过一句话:

“有些事上天让你做不成,那是在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别生气,别抱怨,世间万物都有定数。

记住: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

很多时候,你会为了人生中的某些失去痛心疾首。

但其实,那些所有的失去里,都隐藏着另一种获得。

纪录片中讲到,公元742年秋天,李白的命运迎来了人生之中一次最大的转折。

渴望入仕的他,终于收到了一份来自当朝皇帝的诏书。

告别家人时,李白信心满满写下一首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结果到了长安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的政治理想就被现实击得粉碎。

他发现,他虽被授予了官职,却只是一个写写清词、陪侍皇帝游赏的闲官,与那些占星卜卦之徒并无二致。

眼看自己兼济天下的理想成了笑谈,同时,朝中的权贵还屡次倾轧他。

李白明白,这终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在一年之后,他便向皇帝递交了辞呈,只身离开了长安城。

这时候的李白,仕途受挫,无限风光烟消云散,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而大唐的另一座高峰,杜甫,他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杜甫的起点比李白高,他出生于书香之家,祖父官至修文馆直学士,父亲也一直在外为官。

他给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也是成为像父辈一样的人。

可不幸的是,科举考试他却屡屡不中。

直到44岁时,杜甫才得到了一个芝麻小官职位。

后来,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杜甫平静的日子又被打破。

之后,新帝唐肃宗在乱局中登基,杜甫因为拥立新君,获得了一个左拾遗的官职。

但很快,杜甫因言获罪,从长安城里一个勉强度日的小吏,变成了朝不保夕的地方贬官,一叶飘萍,无处归依。

在这被一贬再贬的途中,杜甫目睹了民生之艰,写下了数首忧国忧民的诗句。



正是这些诗,这些情怀,让他的人格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即使历经千年,他依旧被世人铭记。

李白也是如此,在他辞世多年后,他的诗名依旧在被到处传诵。

他不畏权贵折腰的气节,更是让许多文人将其奉为精神偶像。

古人常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我们在人生的某处有所失,在另一处必然有所得。

因此,不要为了一时的失意而懊悔,更不要因为暂时的挫折而绝望。

你要相信,所有走过的弯路,都藏着不一样的风景;所有咽下的苦楚,都会等到一个好的结局。

退无可退唯有进,失无可失便是得。

人生所有失去,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归来。

3

所有的事与愿违

其实都另有安排

有网友在看完《中国》后,做过一个视频集锦。

主题是:《中国》里的那些意难平。

每一个,都让我看到热泪盈眶。

战国的孟子,用尽一生去追寻孔子走过的道路,宣扬“仁政”。

可当他好不容易走到魏国,跟魏国国君说出这个主张时,对方却不屑一顾;

后来他又去齐国,齐国君主也是顾左右而言他。

之后二十多年里,孟子四处游历,收获最多的还是挫败。

他不幸生在了一个崇尚武力的时代。

在诸侯国纷纷追求“霸道”而非“王道”的时代背景下,孟子的理想到死也没有实现。



这多么让人叹惋!

北魏皇帝拓跋宏,一生都在为了实现鲜卑族汉化,促进民族融合做努力。

为此,他颁布了一系列政令:迁都洛阳、穿汉服、讲汉话、改籍贯、改汉姓、通汉婚……

就在这些政策稍见成效之时,他却因为一次南征,病死在了行军途中,年仅33岁。

在遗嘱中,他仍希望能“复礼万国”,这未酬的壮志,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还有菩萨皇帝萧衍,自幼信佛,他希望用佛家的悲悯,来解决乱世中人心颓丧的问题,荡涤整个南朝弥漫的戾气。

于是,他定佛教为国教,要求所有僧人只能吃素,并用戒律来约束世人。

但事情还是朝着不可预料的方向发展。

贵族们因为萧衍的宽和,越来越奢侈暴戾,百姓们的日子也越来越苦。

最终,南梁王朝分崩离析,萧衍也被软禁而死。

临死之前,他淡淡地发出一声感叹: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这是他一生最后的了悟,得失无常,兴衰有时。



看到这里,你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深深的悲戚感,觉得人生尽是遗憾和不如意。

可如果你去深入了解,你就会知道,他们的努力、牺牲,都没有白费。

孟子死了,却留下了坦荡荡的君子之风。

之后的两千多年,做一个君子,成为中国读书人的毕生追求。

他写的《孟子》一书,和《论语》一起,成为后世儒家必修的“孔孟之道”。

拓跋宏早逝,他颁布的政策,却促进了民族融合,成为隋唐盛世不可或缺的铺陈和奠基。

萧衍用佛教治国失败,却推进了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经过不断改造的佛教,也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一切看似糟糕的事情,都用另一种形式实现了它的使命。

所以说,即使很多事事与愿违,也一定要相信,一切自有意义。

就像丰子恺说的:

“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

接受生命的风波与平静,接受世事的缺憾和曲折。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那一定是另有安排。

网上有人问过一个问题:历史的遗憾到底是什么?

《中国》这部纪录片里都有答案:

是生不逢时的孔夫子;

是少年英雄,却英年早逝的霍去病;

是秦始皇亲率虎狼之师,横扫六国、统一全国,却二世而亡;

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张居正,为大明王朝续命60年,死后却被抄家……

他们的一生,都有这样那样的遗憾。

可从长远来看,他们的遗憾,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在后来的后来,又都得到了实现。

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不过余味苦涩,终有回甘。

只要心怀希望,哪怕你此刻正经历痛苦和失去,在来日,也一定能收获别样的惊喜和得到。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国新闻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中国新闻资讯网 zz.scxin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